食品科学
    主页 > 综合新闻 >

请珍惜身边总是“饿”的人,他可能不知道自己

一个“饿”字,让多少人时不时冒出负罪感:没到饭点儿就饿了,刚吃完饭又饿了,越想控制饮食越觉得饿……

明明当时吃得很饱,但是没过多久就饿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吃得多饿得快,还可能是疾病信号。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提醒你哪些疾病会让人感觉饿,并教你合理控制食量。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陈洪

吃得多饿得快,可能是病了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造成了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高兴奋、高代谢、高消耗。

高兴奋往往是患者特别兴奋但是又爱发脾气;高代谢是指患者吃得多但是排便也多,总觉得饿;高消耗则是指这类患者特别瘦,患病一两个月后体重明显下降。

血糖控制异常

很多的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饥饿现象。

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比较紊乱,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会导致血糖下降,从而产生饥饿、头晕、无力、心悸等症状。

肠胃消化问题

食物进入肠胃中,若胃酸大量分泌,加快了肠胃消化吸收的速度,就会导致饿得快。

此外,还有可能是由于肠胃消化系统不良,致使食物进入肠胃后,其中的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因此就导致其无法为机体供能。

肝功能异常

当人体肝功能异常时,也会容易饥饿。

这是因为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不能做出正确的生理反应来分解肝糖原,以维持正常的活动能量。于是,继续消耗血液中不多的糖原,往往更容易导致饥饿。

过度食用甜品

如果长期喜欢吃甜食,比如蛋糕、饼干、巧克力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很容易饿得快。

虽然甜食会带来短时间的心情愉悦,但是容易很快就形成血糖低谷,从而恶性循环。

吃太撑,带给你的5种伤害

1、肥胖

晚上人体代谢速度明显减慢,如果晚餐吃太多,代谢不掉,就容易产生脂肪堆积,导致肥胖。

2、糖尿病

吃得太多或过于油腻,会导致胰岛素过度分泌。如果胰脏长期负担过重,会致使它不能很好地调节血糖,继而引发糖尿病。

3、急性胰腺炎

晚上大吃一顿,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放射至左腰、左肩和左臂,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

4、胃肠癌风险

吃太多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对肠道菌群也是一种破坏,久之会增加患胃癌、肠癌的风险。

5、冠心病

吃得太多、太油腻,易摄入过多胆固醇,并逐渐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最终可能发展成冠心病。

吃得太多还会使血液集中于胃肠道,导致心脏供血相对不足,也可能诱发心绞痛。

学几招,合理控制饭量

俗话说“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

现代科学也证实,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只要长期坚持,不仅有助控制体重,还有利于头脑保持清醒。

吃到七分饱到底是个怎样的感觉?

应当是这样一个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专家具体指出其他几个级别的饱腹感,供大家参考:

八分饱时,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九分饱时,还能勉强吃几口,但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十分饱时,就是一口都吃不下了,多吃一口都痛苦。

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这顿吃了七分饱,第二餐之前是不会提前饥饿的。如果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吃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

有了七分饱的意识,就是好的开始。专家总结5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管住嘴”。

选择高纤低脂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像蔬菜、菌类、水果、粗杂粮等,都能让人产生较强的饱腹感,也是公认的低热量食品。

此外,还要避开高脂肪的食物。肉类里鱼、虾、鸡等白肉,或是瘦的红肉,都含有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质,令饱腹感持续时间变长。

专心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