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主页 > 期刊导读 >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一、 引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不是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会使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逐渐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科学是一门需要探究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也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标准,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目标,也将直接影响了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价值与目标

科学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人们提出质疑,在质疑中不断地进行探究并寻找答案,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的不断前进,而小学科学是学生的科学学习生涯的开端。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问题意识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因为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疑惑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对人们来说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它能促使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能更加认真积极地去探究和思考,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养,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用提出问题的方式点明学习的内容和目的,也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就做到心里有数,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是科学课堂的乐趣所在。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有效利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问题式教学现已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广泛运用到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包容性极强,在很多方面都有涉及,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为知识包含面太广而抓不到提问重点甚至没有问题可问的情况,尤其是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有时还会提出与所学内容毫不相关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总结下来无非是学生的惰性思维的影响以及因为对科学的了解太少而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所以无法开口提出问题,也抓不到提问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制定和改进。

三、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方法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学生学会观察,才能够发现让自己产生疑惑的内容,并以此提出问题。学会观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当学生发现的科学知识与自身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或者不相符合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困惑,针对这些困惑学生就能提出问题了,此时正处于思维活跃状态的学生也很乐意继续去探究问题,经过充分思考调查,进而解决问题。因此,针对学生好奇心比较强这一特点,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以及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而且难度适中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或者实践操作去完成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增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得每一组学生的综合实力都基本相同,然后向学生展示观察的内容,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帮助,然后整合内容,共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进行《纸的观察》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前准备各种各样的纸,也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己感兴趣的纸,在开始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对纸进行观察,可以和同学进行讨论,让学生发现纸的特点和不同,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和不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会从纸的形状、材质、颜色、折叠等方面来讲述纸的特点和不同,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比如有的纸边缘纤维很多等,用这种观察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纸进行探究的愿望,成功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