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主页 > 期刊导读 >

推进食品科学专业国际化建设策略研究以宁波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高等院校教学模式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践型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1]。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工程领域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等,都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2]。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都占据着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因此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成为了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成为未来本科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并提高其教学质量,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3-4]。《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建设的意见》也对国际化专业(课程) 等提出了建设要求,以提高浙江教育的国际吸引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为加快留学生教育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高校在进行国际化改革时,普遍选择与国外高校进行交流合作、进行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招聘外籍教师等方法。以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当前教育体系的研究,对食品科学专业教育体系进行逐渐完善,建立留学生与本科生合作小组,充分利用国际留学生资源,在培养留学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出国际化水平高素质人才。

1 食品科学专业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性

食品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为一体,应用基础科学及工程知识来研究食品的性质、加工原理的学科[5]。随着社会的进步,食品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标志。食品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我国起步发展较晚,高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实验设备较为受限,专业技能较为落后。国外诸多国家对于食品科学较为重视,发展研究较为成熟。美国较为注重食品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宽度,设置多样化的培养方案,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6]。虽然我国也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化教育,但普遍实行的高校教育模式是通才型,相对而言仍缺少灵活性教育,可以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向有限,对不同学生的所需专业技能也有所欠缺[7]。我国的通识课程比较注重政治理论课的培养,而美国涉及到语言、人文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感,也培养了学生对社会、人文及自然学习的兴趣[8]。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践型高素质人才就要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加强中外合作。因此,形成一个国际化的食品科学专业教育体系对于现在的中国有着迫切性和重要性。

2 “双一流”建设下食品科学专业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探索

2.1 国际化背景下宁波大学的教育改革

宁波大学作为一所“双一流”大学,不仅与国内众多高校有着合作与交流,也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17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宁波大学现有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共建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澳MBA、中美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两个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加汉伯项目、ACCA/CPA、印尼“2+2”本科双学位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设了国际工商管理全英文大类,包括12个本科、18个硕士和9个博士层次的国际化专业;与冰岛大学、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宁波大学一贯重视本科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至今学校教师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教改文章100余篇。食品与药学学院自成立以来也非常重视本科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建立学院教育小组,加大本科教育改革力度。教育小组成员常年从事班级导师工作,在学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育新理念。有成员提出“想要发展专业国际化,就要以立足区域发展,为地方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出发点”,指出发展专业国际化,就要以发展留学生教育,提高学校对国际生吸引力为中心。小组成员多次参加“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国际化探索与实践”等大学教改项目,学习对本科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9]。

2.2 国际化教育采取的的措施

国际化教育改革要因地制宜,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所采用的措施都有所不同,通过对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的课程结构的分析,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国际交流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国际化教育改革。